English

赶超“鲁班”的年轻人

1999-05-09 来源:光明日报 张新平 张阳灿 孔祥文 我有话说

今年3月初,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在参加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现场会时了解到,国家“九五”重点工程连(云港)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上的徐州潘塘立交桥质量不错,因而决定到现场去看一看。到了那里,果然觉得名不虚传。根根墩柱光滑似玉,刚刚拆模板的主桥、匝道桥梁底面光平如镜。黄部长一边用手摸墩柱,一边问监理组长:“远离主桥的那些墩柱,质量是否也这么好?”监理组长回答说:“都一样,检测合格率100%,检测频率100%,一次报验合格率100%。”黄部长听了,高兴地对铁十四局副局长李居升说:“十四局是一支好队伍,交通部的工程向你们敞开大门。”事后,黄部长在一次座谈会上对潘塘立交桥工程作了这样的评价:潘塘立交桥施工混凝土内实外美,做到了精雕细刻。他们的经验值得学习。

负责这一总投资达6400多万元的工程建设任务的,是一批平均年龄为35岁的年轻人。项目长孟繁亚通过竞争上岗后,立即提出了“出精品、创国优、超沪宁、争一流”的口号。沪宁高速公路曾荣获鲁班奖,超沪宁就意味着要赶超“鲁班”。这一口号得到了项目组一班人的支持,于是演出了一系列抓质量、赶“鲁班”的故事。

1998年9月23日,16号墩两根墩柱拆模后,经监理检测,质量完全符合要求。美中不足的是,上下颜色不很协调,就像洁玉上多了一个疵点。当天晚上,孟繁亚把职工们召集到这两根墩柱旁,大声问道:“墩柱虽然符合质量标准,但达不到精品要求,大家说怎么办?”

“砸掉!”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孟繁亚支持这种意见,当场宣布对造成这次返工的五队罚款6000元。职工们连夜行动,不仅砸掉了两根墩柱,而且找出了出现疵点的原因。再次灌注的墩柱,果然洁玉无瑕。

砸墩事件进一步强化了大家的质量意识。有一次,质检工程师高发征在拌合站料场边上发现倒有两车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细沙,立即令拌合站停工,直到运走这两车沙子后才让恢复生产。

还有一次,钢筋班职工有3根绑扎了的钢筋尚未焊接就准备立模,被质检人员发现后,项目部立即召开现场会,除了对大家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宣布了对当事人的处分决定,撤消班长职务,罚款500元,并令其写出书面检查。

大桥施工工地为黄泛冲击平原,有液化砂土、断层、流沙、溶洞等不良地质。这种地质的特点是承载能力较强,但抗震能力非常弱,一旦遇有震动,载荷几乎接近零。因此,液化砂土地基处理是整个大桥科技攻关的主攻点。

副指挥兼总工梁钊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开展了科技攻关。他们翻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计算了5万多个数据,终于发现可以从震动波的能量传递原理这个新角度来认识液化砂土负载会发生巨变的现象,认为只要把震动波的能量吸收、分割,就能保证液化砂土的承载能力。据此,他们设计出一隔离层来吸收能量,减缓震动。经过预载实验得出的结果与理论数据完全吻合,设计和施工方案也得到了专家的同意。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砂土严重液化的基础上建桥技术的一项空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